來源: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
惠民惠農財政補貼項目多、數額大,涉及多個領域和部門,財政補貼資金發放還存在補貼對象精準識別難度大、人為判斷主觀性強、審批程序繁瑣、監管方式傳統、部門信息不能共享等諸多問題,給資金監管帶來了極大挑戰。
市紀委監委以開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為契機,將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“一卡通”發放作為重要工作推進。如今,成都引入大數據監管,創新“成都經驗”,開發了“成都市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社會保障卡‘一卡通’發放監管系統”,并于7月1日正式上線。截至8月31日,共發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3.96億元,惠及群眾104.27萬人次。
實現紀委監管一張網
登錄成都市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社會保障卡“一卡通”發放監管系統,可以看到通過對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發放業務現狀、紀委監督部門需求、財政監管部門需求等7個方面進行系統梳理、分析和匯總,按照“業務規范、集中發放、集中監管,一體協同、共享共治”目標,構建了“政策法規監管”“業務流程監管”“資金預算監管”“資金發放監管”“經辦績效監管”“群眾輿情監管”“政務數據監管”7大體系為一體的社會保障卡“一卡通”發放監管平臺,實現了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申請發放的全流程在線監管。
據介紹,該平臺將補貼對象、補貼項目、資金發放等內容納入監管范圍,通過跨部門的數據共享和比對校驗,規范享受補貼對象認定的管理,有效解決了認定不規范、執行不到位,發放不規范、資金滯留,數據分散、監管困難等問題。
與此同時,該平臺對行政行為進行全流程記錄,設置了待辦提醒、預警提醒、延遲預警、異常提醒等功能,所有操作均實現有日志可查,當審批行為超期時,延遲預警將逐級推送?!袄?,當超期1天預警信息將推送至部門分管領導、超期2天推送至主要領導、超期3天推送至紀檢部門,使預防更有力、監督更精準、處置更及時、問責更精確。”該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實現財政支出一本賬
今年87歲,家住郫都區郫筒街道的李大爺,申請高齡補貼,在郫筒街道他將資料提交并由工作人員錄入“一卡通”平臺,運用大數據比對戶籍、年齡等信息,審核通過后提交到了郫都區民政局審核。郫都區民政局在接到李大爺申請后,再次運用大數據比對復核,通過后將相關信息傳送銀行進行資金發放。隨后,銀行按照平臺上的資金發放信息發放資金,成功后上傳回執,并向李大爺推送了免費短信,告知發放資金類型、金額、發放部門的聯系方式。同時,李大爺的信息將進入后臺的本地數據庫,以后每月平臺自動進行數據比對,當李大爺年滿90歲時,平臺自動調整補貼標準。
李大爺申請高齡補貼只是該平臺實現財政支出一本賬的一個范例。據悉,該平臺功能和建設模塊上已實現了多方面的業務需求。全流程在線審批,將線下紙質審批變成了線上審批,多部門分塊審批變成在線全流程審批。該平臺通過數據比對,精準確定補貼對象,確保人卡對應,補貼資金精準發放到個人賬戶。全流程線上追溯,可查看補貼資金申報、審批、發放等各環節情況,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出在哪里。同時,平臺實現了統計分析全維把控,體現“戶報、村評、鄉審、縣定、市管”的一體化“陽光經辦”。
大數據讓審批流程更簡
“以郫都區為例,資金發放減少了31個中間環節,按月發放事項節省時間15天,按季發放事項節省時間50天,按年發放事項節省時間90天。”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社會保障卡“一卡通”發放監管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是一項實踐創新,為建立便捷、高效、安全的社會保障卡“一卡通”管理長效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,實現了由“治理”向“智理”的轉變。群眾申請資金只需遞交一次資料、無需“自證”身份,審批減少了紙質傳遞環節,實現線上全流程審批,縮短了辦理時間,實現了讓數據多“跑路”、群眾少“跑腿”。
這得益于全市開展“一卡通”管理問題專項治理,在專項治理過程中,市紀委監委、市財政局牽頭研究落實具體舉措,市發改委、市教育局、市民政局等12個職能部門(單位)相互協調,積極配合,全市共投入287名檢查人員參加了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“一卡通”管理問題專項治理工作,對440個村(社區)進行了檢查,全市共梳理出發卡數量518萬張,涉及資金59.83億元,開展明察暗訪6723次,走訪群眾29289人,共發現問題1306個,303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。
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通過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發放工作的集中整合,深入推進跨地區、跨部門信息共享,將資金發放前端和監管后端有效融合,“一卡通”變“一卡統”,扼住了伸向群眾腰包的腐敗之手,提高了微腐敗的治理水平,增強了基層百姓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(王雪鈺)
聯系人:周小姐,唐先生
手 機:13618719520,13508716087
郵 箱:ynpos@163.com
公 司: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
地 址:昆明五華區美麗家園美祥格8棟一單元4B